网上有关“想了解宇宙、想看懂科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想了解宇宙、想看懂科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光速: 光的传播速度 约合每秒30万公里,就是很快很快很快。
光年: 长度单位,以光的速度直线传播一年时间的距离,一般被用于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1光年为9,460‘7304’7258‘0800米,就是很远很远很远。
恒星: 宇宙天体, 由发光的 等离子体, 主要是 氢 、 氦 和微量的较重元素构成的巨型球体,核心内部有核聚变发生,产生高温高热高亮向外释放能量。(太阳、比邻星、大角星等)
行星: 环绕着 恒星 运转的天体,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 质量 ,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 核聚变反应 ,所以本身不发光。(地球、火星、土星等)
卫星: 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 天然天体,通常质量和体积小于行星。(月球、木卫一、土卫一等)
彗星: 是指进入 太阳系 内亮度和 形状 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慧核一般由冰物质组成。(哈雷彗星)
自转: 自转是指天体自行旋转的运动,天体会沿着一条穿越天体本身的中轴线进行旋转,这条轴被称为 自转轴 。
公转: 一般用来形容 行星 、 彗星 等星体环绕 恒星 ;卫星、 人造卫星 等环绕 行星 ;小规模 星系 、 星云 、 宇宙尘埃 等环绕大规模 星系 ;以及更大规模的 天体 间环绕的运动。
第一宇宙速度: 指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 匀速圆周运动 的速度,物体向上达到7.9千米/秒时,就不再落回地面(不考虑大气作用),而环绕地球作圆周飞行。
第二宇宙速度: 当物体(航天器)飞行速度达到11.2千米/秒时,就可以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飞离地球进入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不再绕地球运行。这个脱离地球引力的最小速度就是第二宇宙速度。
太阳系: 太阳系包括太阳、8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 水星 、 金星 、 地球 、 火星 、 木星 、 土星 、 天王星 、 海王星 )、近500个 卫星 和至少120万个小行星 ,还有一些 矮行星 和 彗星 。太阳系直径大约为1光年。
银河系: 是太阳系所在的 棒旋星系 ( 漩涡星系 的一种),呈椭圆盘形,具有巨大的盘面结构,银河系拥有四条清晰明确且相当对称的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银河系的恒星数量约在1000亿到4000亿之间,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
超新星: 超新星是某些 恒星 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这种爆炸都极其明亮,过程中所突发的电磁辐射经常能够照亮其所在的整个 星系 ,并可能持续几周至几个月才会逐渐衰减。
黑洞: 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存在于宇宙空间中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极其强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所以黑洞可以吸进一切你可以想象到的东西。
中子星: 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体,恒星演化到末期,经由重力崩溃发生超新星爆炸之后,可能成为的少数终点之一,质量没有达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恒星在寿命终结时塌缩形成的一种介于白矮星和黑洞之间的星体,其密度比地球上任何物质密度大相当多倍。中子星的密度相当于每立方厘米重1亿吨以上。
卡尔达舍夫分级: 卡尔达舍夫等级是一种用来衡量一个文明的技术的先进等级的方法,以一个文明能用来与通讯交流外行星的能量的多少为基础。也就是说能用大量能量与外界沟通的行星,才可以算入卡尔达舍夫等级。
类型I :该文明是行星能源的主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主宰这颗行星以及周围卫星能源的总和。(人类文明目前相当于0.75级)
类型II :该文明能够收集整个恒星系统的能源。(建造戴森球)
类型III :该文明可以利用银河系系统的能源而为其所用。
戴森球: 是 弗里曼·戴森 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种理论。戴森球是直径2亿km不等,用来包裹 恒星 开采恒星能源的 人造天体 。这是一个利用恒星做动力源的天然的 核聚变 反应堆。能够建造戴森球被认为是文明 科技 的水平的象征,也是达到2级文明的标志。
曲率引擎: 曲率引擎是通过曲率驱动 的概念对 时空 本身的改造来驱动飞船,利用 物理 学定律中的 漏洞 来打破 光速 不可超越的限制。使飞船超过光速达到星际旅行的目的。人类目前对曲率引擎的研究还处在实验室和理论阶段。
凌星: 当系外行星围绕它们的恒星运行至恒星朝向地球的一面时,就发生了与“ 金星凌日 ”相似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凌星”。凌星现象发生时,恒星的光芒因被遮挡而减弱。天文学家通过恒星的亮度变化可以确定系外行星的轨道倾角,进而确定它的质量。由观察凌星搜寻外星行星的方法被叫做行星凌星法。
多普勒效应: 物体 辐射 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 波长 变得较短, 频率 变得较高;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波 红 (或 蓝 )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多普勒效应是人类观测恒星变化的最主要手段。
暗物质: 是理论上提出的可能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不可见的 物质 ,它可能是宇宙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又不属于构成可见天体的任何一种已知的物质。宇宙中暗物质占全部物质总质量的85%、占宇宙总质量的26.8%。
伽马射线暴: 又称伽玛暴,是来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 伽玛射线 强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随后又迅速减弱的现象,持续时间在0.1-1000秒,伽玛射线暴来自恒星进入生命末年时的爆发,强大的辐射可破坏DNA,并导致行星失去大气层,能够杀死一定范围的宇宙生命,,伽玛射线暴还有定期发生的规律。伽玛射线暴可能清除了大约90%的星系空间,银河系内也受到伽玛射线暴的冲击,地球生命在未来可能也将面临类似的命运。
宇宙膨胀: 人类通过观测发现 所有星云都在彼此互相远离,而且离得越远,离去的速度越快,所以认为:整个宇宙在不断膨胀,星系彼此之间的分离运动也是膨胀的一部份,而不是由于任何斥力的作用。
白矮星: 宇宙天体、 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表面温度8000K,发出白光,可有几十亿年寿命。
红矮星: 宇宙天体、 是指表面温度低、颜色偏红的 矮星 ,尤指 主序星 中比较“冷”的M型及K型恒星,这些 恒星质量 不超过 太阳质量 的一半,105个木星质量以上,表面温度为2,500至5,000K。除太阳外最接近地球的恒星 比邻星 便是一颗红矮星。
主序星: 恒星 以内部氢 核聚变 为主要能源的发展阶段就是 恒星 的主序阶段。处于主序阶段的恒星称为主序星。主序阶段是恒星的青壮年期,恒星在这一阶段停留的时间占整个寿命的90%以上。通常红矮星阶段就是主序星阶段。
宜居带: 宜居带是指一颗 恒星 周围的一定距离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水可以以 液态 形式存在,接受的能量适中,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由于 液态水 被科学家们认为是生命生存所不可缺少的 元素 ,因此如果一颗 行星 恰好落在这一范围内,就认为这里适合生命生长,适宜人类居住。
宇宙射线: 宇宙射线是来自外太空的带电高能次原子粒子。它们可能会产生二次粒子穿透地球的大气层和表面。 大约89%的宇宙线是单纯的 质子 ,10%是 氦 原子核(即 α粒子 ),还有1%是重元素。这些原子核构成宇宙线的99%。粒子能量的多样化显示宇宙线有着广泛的来源。这些粒子的来源可能是 太阳 (或其它恒星)或来自遥远的可见 宇宙 ,由一些还未知的物理机制产生的。
射电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是指观测和研究来自天体的 射电波 的基本设备,可以测量天体射电的强度、 频谱 及 偏振 等量。包括收集射电波的 定向天线 ,放大射电信号的高灵敏度 接收机 ,信息记录﹑处理和显示系统等。( 脉冲星 、 类星体 、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 星际有机分子都由射电望远镜发现 )。
光学望远镜: 光学望远镜,是用于收集 可见光 的一种 望远镜,著名的哈珀光学天文 光学望远镜就属于这种。
引力波: 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认为是时空弯曲的一种效应,这种弯曲是因为质量的存在而导致。通常而言,在一个给定的体积内,包含的质量越大,那么在这个体积边界处所导致的 时空曲率 越大。当一个有质量的物体在时空当中运动的时候,曲率变化反应了这些物体的位置变化。在某些特定环境之下,加速物体能够对这个曲率产生变化,并且能够以波的形式向外以光速传播。这种传播现象被称之为引力波,也可以理解为:一个 大质量天体 产生的引力,影响一定范围内比它质量小的天体,使它们产生负值的加速度,它们运动轨迹所形成的曲率变大,并且释放能量的现象。根据 开普勒定律 推导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它运动轨迹所形成的曲率成反比。
0型星: O型星是赫罗图2上位于主星序左上端的大质量主序星。它们是宇宙中温度最高,质量最大的主序星。O型星的质量非常大,通常超过太阳的16倍,最热的O型星质量超过太阳的150倍。O型主序星是主序星中最亮的一种,最暗的O9.5型主序星依旧要比太阳亮25000倍以上,最亮的O2型星可能会超过太阳的百万倍。O型星温度非常之高,一般超过30000K,最热的O2型星可以达到55000K,高温使他们呈现出漂亮的蓝色。
关于太空生活的小知识
太空科普知识大全小常识
太空科普知识大全小常识,太空是神秘的,我们祖祖辈辈都有飞天的梦想,试图去探究宇宙中的奥妙,但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我们不懂得未接之谜在等待,下面分享太空科普知识大全小常识。
太空科普知识大全小常识11、太空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9千米)、平流层(9~45千米)、中间层(45~80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400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400千米以上)。
2、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3/4在对流层内,97%在平流层以下,平流层的外缘是航空器依靠空气支持而飞行的最高限度。
3、太空站又称为“空间站”、“轨道站”或“航天站”,是可供多名宇航员巡航、长期工作和居住的载人航天器。在太空站运行期间,宇航员的替换和物资设备的补充可以由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运送,物资设备也可由无人航天器运送。
4、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不断膨胀、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5、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
6、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约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2、6万光年。
7、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目前观测到1000亿个星系,科学家估计宇宙中至少有2万亿个星系。
8、星系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平均而言,每个星系团约有百余个星系,直径达上千万光年。现已发现上万个星系团。包括银河系在内约40个星系构成的一个小星系团叫本星系群。
9、若干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的更高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叫超星系团。超星系团往往具有扁长的外形,其长径可达数亿光年。通常超星系团内只含有几个星系团,只有少数超星系团拥有几十个星系团。
扩展资料:
1、外太空最冷之处:回力棒星云或许是宇宙中最寒冷的地方,温度仅有零下272摄氏度。回力棒星云距离地球5000光年。
2、外太空最热的行星:开普勒70b是最热的系外行星,温度可能高达7000摄氏度,其轨道也非常接近其恒星,比水星到太阳之间的距离还短。
3、外太空最冷的行星:OGLE-BLG-390L是迄今发现最寒冷的行星,其质量是地球的5倍,被认为是一颗岩石行星,它也是距离地球最遥远的行星之一,距离地球大约28000光年。它表面温度仅为零下220℃,低于液氮的`沸点,接近于绝对零度(-273、15℃)。
4、外太空最大恒星:盾牌座UY是目前已知最大星体,是一颗位于盾牌座的红色特超巨星。半径是1708倍太阳半径,也就意味着1708个太阳排成一排。它距离地球约9500光年。
5、外太空中旋转最快的恒星:VFTS 102是迄今最快旋转的超大质量恒星,该恒星赤道区域环绕轴心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高速旋转,由于离心力作用,如此之高的自转速率几乎将这颗恒星撕裂。它非常炽热,是一颗高度发光恒星,是太阳亮度的10万倍,位于大麦哲伦星云中的蜘蛛星云。
6、外太空最小的物质尺寸:已知宇宙中最小的粒子是夸克。
7、外太空中最快的信息传递速度:光速,提示爱因斯坦的速度极限理论无懈可击。量子纠缠技术是安全的传输信息的加密技术,与超光速无关。
太空科普知识大全小常识21、金星是我们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而不是离太阳最近的水星
2、月亮大约有45亿年的历史。与地球在同一时期形成
3、太阳可以装下130万个地球
4、太阳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赤道与极径只有10公里的差距。
5、木星已知的卫星有61个,太阳系中卫星最多的行星。
6、银河系是螺旋星系。
7、奥尔特云可以追溯到我们的太阳系的诞生
8、“宇宙网”被称为宇宙中最重要的东西
9、当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它被称为“近日点”,在最远的地方,它被称为“远日点”。
10、阿波罗11号到14号宇航员必须在返回地球时被隔离。
11、天王星围绕太阳一周旋转需要84年(地球年)
12、飞越海王星的飞船只有一架,就是旅行者2号飞船。
13、银河系中心被称为射手座A星,包含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
14、太阳距离地球 1、496亿公里
15、水星的一年相当于地球的88天。
16、木星一年相当于地球12年
17、土星离地球最近的轨道点有12亿公里,最远的地方有16、7亿公里
18、彗星的轨道大部分是椭圆形的
19、水星的半径只有地球半径的38%。
20、金星是夜空中第二亮的物体。
21、太阳系中最高的山是奥林匹斯山(火星上)
22、木星的一天是所有行星中最短的。只有9小时55分钟
23、木星的大红斑是已经流传了350多年
24、木星的红色斑点非常大,可以容纳三个地球
25、仙女座星系是离我们最近的星系邻居。
26、日全食每3年出现两次(相对于全球而言)
27、日食能持续的最长时间是七分半钟。
28、2006年,冥王星被重新归类为矮行星
29、访问冥王星的只有一艘航天器,新视野号
30、木星的月亮有火山喷发。(木卫一)
31、火星上有我们太阳系中最长的峡谷。(4000公里)
32、水星和金星是我们太阳系中唯一没有卫星的行星。
33、银河系约十万光年。
34、火星上的一天是24小时39分35秒。
35、金星是唯一一颗没有磁场的行星
36、金星比我们的太阳系其他任何行星都有更活跃的火山。
37、冥王星拥有一个朦胧的大气,地表1600公里以上
38、海王星辐射的热量比从太阳中吸收的还要多。
39、太阳大气层实际上比太阳表面要热得多。高层大气可达到数百万度。
40、冥王星比地球的月亮小。
41、仙女座星系是你用肉眼可以发现的最远的物体。
42、火星上有太阳系中最大的沙尘暴。这些风暴可以持续数月,覆盖整个星球。
43、火星的碎片实际上落到了地球上。科学家们在我们的星球上发现了火星大气层的微小碎片(可能是通过陨石带到地球的)。
44、唯一逆向自转的行星:金星。
45、肉眼可见最暗的行星:天王星
46密度最大的行星:地球
47、国际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
48、估计银河系中的恒星数量为2000亿颗。
49、太阳系中最臭的地方,木星卫星木卫一上面散发着像臭鸡蛋一样的味道
太空科普知识大全小常识3太阳并不是一个燃烧的大火球
燃烧确切的说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一般来讲燃烧由热量、燃料和氧气决定,然而太阳上并没有氧元素就更不存在氧气,不过,太阳在过去超过40亿年间一直通过核聚变反应给太阳系输光送暖。太阳内核部分具有超高的温度和压力,在高温和高压的迫使下氢原子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一个氦原子,这个过程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并转化为光与热,散发到整个太阳系内。平均每一秒钟就会有7亿吨的氢转化为氦。在地球上通过燃烧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为3038摄氏度,然而在太阳这个动辄上千万摄氏度的“怪物”面前,也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彗星有尾巴并不是因为它们在太空中飞速过快
彗星的尾巴与它的速度无关,更与它移动的方向无关。在太空的最深处,远离了太阳,一颗彗星就几乎没有尾巴。随着彗星从外层空间进入太阳系内并距离太阳越来越近,它们便开始融化。这反过来又将尘埃和颗粒抛入相反的方向,而这就意味着一颗彗星的尾巴总是朝着背对太阳的方向。
彗星一般有两条尾巴。一条是由气体构成,而另一条这是由尘埃与小固体颗粒组成,这是因为太阳对于逃逸的气体和尘埃的影响截然不同导致的。一般在一颗彗星飞行的过程中,它的尾巴可以延展开到距离自身足足数亿公里远。
人体暴露在太空中会沸腾
外层空间已经不能用冰冷来形容了,太空的温度只有2.7K,相当于-270.45摄氏度。但你并不会直接结冰,实际上,你会发生过热反应。在真空状态下,你的体热没有任何介质可以传导,因此体温降到冰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众所周知,阿姆斯壮极限指的就是在极低的大气压之下,水会在人体体温下——也就是37摄氏度发生沸腾。这就意味着外腔的体液诸如唾液、眼泪以及肺部中的水分都会沸腾并迅速蒸发殆尽。
在1966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志愿者Jim LeBlanc因为训练舱中发生15秒的意外减压而失去了知觉。他失忆前所能回想到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舌头上感觉到水的沸腾。
我们经常说的月球的暗面其实并不暗
月亮被地球潮汐锁定,这也导致了它只能以一面长期地对着地球,那么自然背对地球的那一面就被称为“暗面”。直到1959年,它才第一次被人们观测到,当时苏联的月球3号空间探测器第一次拍摄了“暗面”的照片。
月亮的两面都会经历到两周的阳光,接着就是两周的黑夜。换句话说,它们几乎直接从太阳那里得到等量的光照。
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但它的地表温度却不是最高的
一颗行星的平均温度高低与其到太阳的距离大小不甚相关。水星是太阳系内最小,也确实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行星,其平均的公转轨道半径约为570万公里。在白天,它的地表可以高达427摄氏度。然而,水星的自转决定了它的夜晚相当于58个地球日。并且水星稀薄的大气层导致了夜晚的温度可以骤降到零下173摄氏度。
尽管金星的公转轨道半径照比水星的几乎要多出一倍,但是它那厚重的大气层中积存着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氮气,从而使得它成为太阳系中最热的星球。金星的表面常年保持着约462摄氏度的高温。
1. 有关太空生活小知识(有关,太空生活的知识,有哪些,有哪些)
有关太空生活小知识(有关,太空生活的知识,有哪些,有哪些) 1.有关,太空生活的知识,有哪些,有哪些
这是今日的百度知道头条报道,在太空生活有10个不为人知的小秘密。需要详细了解的朋友不妨移步到百度知道日报看看。如下只是将10条在太空生活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1、航天飞机内部的气味非常难闻
2、.呕吐物集纳袋颇受宇航员欢迎
3、不过国际空间站里闻起来还不错
4、水池训练并不能真正模拟太空的情况
5、新宇航员的移动训练:如同一头牛冲进了陶瓷商店
6、.如果你犯了个小错误,太空是让人们记住它的最佳地点
7、打破头盔的隆重仪式
8、宇接力赛跑等其他游戏几乎天天在国际空间站上演
9、航员的起床 *** 一般是家人为其挑选的
10、悄悄靠近去吓别人的恶作剧非常容易得逞
2.太空生活的知识
吃——最容易的事变得复杂奇妙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宇航员的饮食就变得十分复杂而且特别奇妙。
可以说,宇航员的营养需求、食品制备、供给和他们的进食方式等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他们在地面生活的饮食有着很大的不同。 航天食品从本质上讲与地面普通食品是一样的,都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但为了节省飞船的空间和发射时的有效载荷,宇航员携带的航天食品应尽可能重量轻、体积小。如营养好的干化饼干和干化香肠,吃时用水泡一下,即可恢复到与新鲜食品相近的味道。
航天食品除了要能经受住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冲击、振动、加速度等的考验而不失效外,还必须针对宇航员在失重条件下生理改变的指数对膳食的营养素作适当调整,如肌肉萎缩就要求食品必须提供充足的优质蛋白质;骨质丢失则要求食品提供充足的钙以及适宜的钙磷比例和维生素等。 宇航员在航天飞行活动中如何进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在失重条件下,一杯盛满水的杯子朝下朝上放都一样,杯子里的水不会自动飘浮或洒落出来,如果放在桌子上,杯子会连同水一起飞起来。所以说,宇航员在地面上原有的吃饭、喝水习惯到了太空就完全不能适用了。
一般来讲,各种食物、零件、用具等都是固定好了的。宇航员从食品柜里拿出食品后,要把装食品的复合塑料膜袋剪开一个小口,把叉子和筷子伸进口袋里叉着往嘴里送。
为了防止食品碎屑到处飘飞,影响宇航员或设备的正常工作,这种食品往往都用小包装,制成与口大小相近的方块、长方块或小球状的“一口吃”食品,吃时不必再切开。如果宇航员要喝水,吃汤、羹、汁、果酱时,直接从塑料口袋或牙膏状的软铝管里,一点一点往嘴里挤就可以了。
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宇航员从地面带去的食品可以丰富些了。如湿食品或半湿食品的带汁火鸡、牛肉等,它们的水分含量和地面吃的正常食品相同。
现在,宇航员们在太空舱里已经可以使用微波加热器来烘烤食物了。这种微波加热器与地面上使用的加热器有所不同。
它上面有一些特制的凹进去的小格。为了防止加热时食物飘浮起来,需要加热的食物都必须固定在这些小格内,插上电源后,一会儿就可以将食物加热到可口的程度。
有了它,宇航员们就可以品尝到热烘烘、香喷喷的红烧牛肉、炒蛋、猪排等食物了,其口感与在地面没有多大区别。 穿—一件衣服价值千万美元 人们对于服装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其蔽体、保暖、美观、大方等特点,可是当人类进入太空就会发现,航天服的作用早已超出了传统范畴。
因为,太空接近真空的压力环境、极端的温度环境,缺乏生命所需的氧气,空间陨尘、空间碎片和空间辐射的威胁等,都需要航天服为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防护和保障系统。 航天服按功能可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
舱内航天服用于飞船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宇航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保证宇航员在飞船发生故障时能够安全返回。而舱外航天服则更为复杂。
它是宇航员出舱进入开放的宇宙空间进行活动的保障和支持系统。它不仅需要具备独立的生命保障和工作能力,包括极端热环境的防护和人体平衡控制、氧气供应和压力控制、服内微环境的通风净化、测控与通信系统、电源系统以及宇航员视觉防护与保障,而且还需具有良好活动性能的关节系统以及在主要系统故障情况下的应急供氧系统。
舱外航天服结构上由微流量防护层(外罩)、真空隔热屏蔽层、气密限制层、通风结构和液冷服等组成,犹如一个独立的生命保障系统。一套舱外航天服系统通常比一个健硕的人还要重许多。
它的价格自然也不菲,目前研制生产一件舱外航天服要花费上千万美元。 谈到航天服,不能不讲一下“太空喷气背包”。
这种背包高约1.25米,宽约830毫米,总重150公斤,内装12公斤液氮,共有24个喷嘴。它像一把没有坐位的椅子,安在宇航员的背上。
宇航员可以通过扶手上的开关控制24个微型喷嘴,喷射出背包里的压缩氮气,从而形成各个方向大小不同的反推力,实现不同方向的移动。有了这种喷气背包,宇航员就能在茫茫太空中随心所欲地翻筋斗、旋转,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地自由移动了。
住——密舱生活考验技巧 宇宙环境是极为恶劣的,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辐射、温度差异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宇航员是无法生存和工作的。
于是,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环境座舱用来保护宇航员。 供宇航员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密闭舱是宇宙飞船上的一个主要部分,是保证宇航员身体健康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生命保障系统最为重要的是供水系统。它的主要任务是供给宇航员生活用水和饮食用水。
密闭舱是一个狭小的环境,必须对不断产生的污染物加以净化,以维持舱内空气新鲜,保证宇航员的身体健康。 由于失重飘浮,宇航员行动起来不像在地面上那样自如,坐立不稳摇摇晃晃,稍一抬头仰身就有可能来个大翻身,弯腰时又可。
3.太空生活的知识
吃——最容易的事变得复杂奇妙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宇航员的饮食就变得十分复杂而且特别奇妙。
可以说,宇航员的营养需求、食品制备、供给和他们的进食方式等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他们在地面生活的饮食有着很大的不同。 航天食品从本质上讲与地面普通食品是一样的,都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但为了节省飞船的空间和发射时的有效载荷,宇航员携带的航天食品应尽可能重量轻、体积小。如营养好的干化饼干和干化香肠,吃时用水泡一下,即可恢复到与新鲜食品相近的味道。
航天食品除了要能经受住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冲击、振动、加速度等的考验而不失效外,还必须针对宇航员在失重条件下生理改变的指数对膳食的营养素作适当调整,如肌肉萎缩就要求食品必须提供充足的优质蛋白质;骨质丢失则要求食品提供充足的钙以及适宜的钙磷比例和维生素等。 宇航员在航天飞行活动中如何进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在失重条件下,一杯盛满水的杯子朝下朝上放都一样,杯子里的水不会自动飘浮或洒落出来,如果放在桌子上,杯子会连同水一起飞起来。所以说,宇航员在地面上原有的吃饭、喝水习惯到了太空就完全不能适用了。
一般来讲,各种食物、零件、用具等都是固定好了的。宇航员从食品柜里拿出食品后,要把装食品的复合塑料膜袋剪开一个小口,把叉子和筷子伸进口袋里叉着往嘴里送。
为了防止食品碎屑到处飘飞,影响宇航员或设备的正常工作,这种食品往往都用小包装,制成与口大小相近的方块、长方块或小球状的“一口吃”食品,吃时不必再切开。如果宇航员要喝水,吃汤、羹、汁、果酱时,直接从塑料口袋或牙膏状的软铝管里,一点一点往嘴里挤就可以了。
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宇航员从地面带去的食品可以丰富些了。如湿食品或半湿食品的带汁火鸡、牛肉等,它们的水分含量和地面吃的正常食品相同。
现在,宇航员们在太空舱里已经可以使用微波加热器来烘烤食物了。这种微波加热器与地面上使用的加热器有所不同。
它上面有一些特制的凹进去的小格。为了防止加热时食物飘浮起来,需要加热的食物都必须固定在这些小格内,插上电源后,一会儿就可以将食物加热到可口的程度。
有了它,宇航员们就可以品尝到热烘烘、香喷喷的红烧牛肉、炒蛋、猪排等食物了,其口感与在地面没有多大区别。 穿—一件衣服价值千万美元 人们对于服装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其蔽体、保暖、美观、大方等特点,可是当人类进入太空就会发现,航天服的作用早已超出了传统范畴。
因为,太空接近真空的压力环境、极端的温度环境,缺乏生命所需的氧气,空间陨尘、空间碎片和空间辐射的威胁等,都需要航天服为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防护和保障系统。 航天服按功能可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
舱内航天服用于飞船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宇航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保证宇航员在飞船发生故障时能够安全返回。而舱外航天服则更为复杂。
它是宇航员出舱进入开放的宇宙空间进行活动的保障和支持系统。它不仅需要具备独立的生命保障和工作能力,包括极端热环境的防护和人体平衡控制、氧气供应和压力控制、服内微环境的通风净化、测控与通信系统、电源系统以及宇航员视觉防护与保障,而且还需具有良好活动性能的关节系统以及在主要系统故障情况下的应急供氧系统。
舱外航天服结构上由微流量防护层(外罩)、真空隔热屏蔽层、气密限制层、通风结构和液冷服等组成,犹如一个独立的生命保障系统。一套舱外航天服系统通常比一个健硕的人还要重许多。
它的价格自然也不菲,目前研制生产一件舱外航天服要花费上千万美元。 谈到航天服,不能不讲一下“太空喷气背包”。
这种背包高约1.25米,宽约830毫米,总重150公斤,内装12公斤液氮,共有24个喷嘴。它像一把没有坐位的椅子,安在宇航员的背上。
宇航员可以通过扶手上的开关控制24个微型喷嘴,喷射出背包里的压缩氮气,从而形成各个方向大小不同的反推力,实现不同方向的移动。有了这种喷气背包,宇航员就能在茫茫太空中随心所欲地翻筋斗、旋转,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地自由移动了。
住——密舱生活考验技巧 宇宙环境是极为恶劣的,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辐射、温度差异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宇航员是无法生存和工作的。
于是,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环境座舱用来保护宇航员。 供宇航员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密闭舱是宇宙飞船上的一个主要部分,是保证宇航员身体健康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生命保障系统最为重要的是供水系统。它的主要任务是供给宇航员生活用水和饮食用水。
密闭舱是一个狭小的环境,必须对不断产生的污染物加以净化,以维持舱内空气新鲜,保证宇航员的身体健康。 由于失重飘浮,宇航员行动起来不像在地面上那样自如,坐立不稳摇摇晃晃,稍一抬头仰身就有可能来个大翻身,弯腰时又可。
4.关于在太空生活的知识或资料
吃——最容易的事变得复杂奇妙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宇航员的饮食就变得十分复杂而且特别奇妙。
可以说,宇航员的营养需求、食品制备、供给和他们的进食方式等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他们在地面生活的饮食有着很大的不同。 航天食品从本质上讲与地面普通食品是一样的,都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但为了节省飞船的空间和发射时的有效载荷,宇航员携带的航天食品应尽可能重量轻、体积小。如营养好的干化饼干和干化香肠,吃时用水泡一下,即可恢复到与新鲜食品相近的味道。
航天食品除了要能经受住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冲击、振动、加速度等的考验而不失效外,还必须针对宇航员在失重条件下生理改变的指数对膳食的营养素作适当调整,如肌肉萎缩就要求食品必须提供充足的优质蛋白质;骨质丢失则要求食品提供充足的钙以及适宜的钙磷比例和维生素等。 宇航员在航天飞行活动中如何进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在失重条件下,一杯盛满水的杯子朝下朝上放都一样,杯子里的水不会自动飘浮或洒落出来,如果放在桌子上,杯子会连同水一起飞起来。所以说,宇航员在地面上原有的吃饭、喝水习惯到了太空就完全不能适用了。
一般来讲,各种食物、零件、用具等都是固定好了的。宇航员从食品柜里拿出食品后,要把装食品的复合塑料膜袋剪开一个小口,把叉子和筷子伸进口袋里叉着往嘴里送。
为了防止食品碎屑到处飘飞,影响宇航员或设备的正常工作,这种食品往往都用小包装,制成与口大小相近的方块、长方块或小球状的“一口吃”食品,吃时不必再切开。如果宇航员要喝水,吃汤、羹、汁、果酱时,直接从塑料口袋或牙膏状的软铝管里,一点一点往嘴里挤就可以了。
5.关于航天员生活的小知识有什么
很少有人知道在太空生活是什么样子,迄今为止,只有538个人有机会绕地球轨道飞行,这538人与全人类70亿人相比,只能看作是沧海一粟,而在太空上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据美国沃克斯网站报道,近几年先后有5位航天员在社交新闻网站Reddit上接受了“问我任何问题(AMA)”的采访,他们的回答向人们讲述了在太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从太空俯视地球这般令人震撼甚至改变人生的经历,也包括流汗、吃饭、打喷嚏这些细枝末节的生活小事。
这5名航天员分别是:自1986年起参加过6次太空飞行的杰夫·霍夫曼、刚从国际空间站返回数月的迈克·霍普金斯、加拿大第一位太空航天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以在执行第一次载人登月任务阿波罗11号时成为第二位(在尼尔·阿姆斯特朗之后)踏上月球的人巴兹·奥尔德林、美国退役航天员罗恩·加兰。
被发射进太空既令人害怕又激动人心
霍夫曼写道:“在1985年的第一次太空飞行中,当我们的速度超过1马赫时,我被越来越强烈的震动吓住了,有那么一分钟,我不停地想,肯定是哪里出现了问题。但是,后来我意识到,以前也曾经历过非常多次的短途飞行,而且,飞机最终也没有散架,所以,我放下心来,开始享受我的飞行。”
空间站的味道最先引起你的注意
去年6月,刚从空间站返回数月的迈克·霍普金斯写道:“当飞船停靠在空间站时,它与空间站之间有一点‘空间’。一旦压力平衡,舱门打开,你会闻到一股金属电离那样的味道,这种气味非常独特,令人难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则表示:“气塞闻起来就像臭氧或者粉末的味道。”
失重让你觉得自己像超级英雄
哈德菲尔德说,他在国际空间站内的失重环境下最爱做的事情就是:“飞行、起身,从空间站的一端神奇地滑向另一端,每次我这么做的时候,都会偷笑不已。”
他在返回地球后第二次接受采访时写道:“我们甚至摆出超人的姿势拍照。但是,国际空间站内部实在是太小了,不够超人舒展身姿,一不小心就会撞到墙壁上。”
虾仁蘸酱在太空中格外香
当被问道在执行“阿波罗”登月任务期间最喜爱的食物时,巴兹·奥尔德林说,脱水的虾仁蘸酱是他的最爱。他说:“这一食物大多数都是冻干状态,因此,我们必须加水。我们的虾很少,而且,有一点点鸡尾酒汁,当这些虾仁蘸酱接触水时,真的是非常非常美
6.有关太空的小常识,介绍太空的
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
太空 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10千米)、平流层(10~40千米)、中间层(40~80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370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370千米以上)。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3/4在对流层内,97%在平流层以下,平流层的外缘是航空器依靠空气支持而飞行的最高限度。
某些高空火箭可进入中间层。人造卫星的最低轨道在热成层内,其空气密度为地球表面的1%。
在1.6万千米高度空气继续存在,甚至在10万千米高度仍有空气粒子。从严格的科学观点来说,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逐渐融合的。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小组委员会指出,目前还不可能提出确切和持久的科学标准来划分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的界限。近年来,趋向于以人造卫星离地面的最低高度(100~110)千米为外层空间的最低界限。
7.太空生活知识
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与我们有哪些不同? 太空是个充满魅力的神奇世界,在太空的生活更是个充满魅力、令人好奇的神奇话题。
太空环境与地球环境大不相同,那里没有空气,没有重力,充满危险的太空辐射。在封闭的空间站或航天飞机舱内,有足够的空气供你呼吸。
100多种太空食品 宇航员的食物丰富多彩,从最初的十几种已经发展到了100多种。宇航员每天一般吃4顿饭,一周之内的食谱不重复。
宇航员可以在太空中吃到香肠馅饼、辣味烤鱼、土豆烧牛肉、奶油面包、豆豉肉汤、金枪鱼沙拉、饼干、巧克力、酸奶、果脯、果汁等各种各样的佳肴,美国宇航员甚至可以喝到他们爱喝的可口可乐。 太空餐桌是特制的。
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碗、盘等餐具,桌上装有水冷却器和加热器。吃饭时,宇航员必须先把脚固定在地板上,把身体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飘动。
有些人最喜欢在吃饭时聊天神侃,而在太空吃饭最忌讳的就是边吃边说。边吃边说会使嘴里嚼碎的食物碎末飞出嘴外,飘在餐厅或生活舱里,宇航员稍不注意吸进鼻腔就容易呛到肺里发生危险。
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找不到“躺”的感觉。在地球重力环境,人们习惯于把地心引力的方向定为“下”,把“天”的方向定为“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脚踩大地,头顶蓝天”。
由于无论站着、躺着,还是趴着都可以入睡,所以宇航员睡觉可以飘在太空舱里睡,挂在墙上睡,绑在床上睡,也可以吊在梁上睡,靠在桌边睡。 不过大多数宇航员不习惯飘荡着睡。
一旦从飘浮睡眠中醒来,他们会产生一种掉进万丈深渊的感觉。为了获得安全感,宇航员一般睡在固定的床上或固定在墙壁上的睡袋里,睡袋拉紧后能给人体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人消除那种飘飘欲坠的恐慌感。
宇航员洗脸刷牙比较奇特,为了防止水到处乱飘,一般用湿毛巾擦一擦脸就算是洗脸了;刷牙时,用手指蘸上牙膏来回蹭几下,然后再用湿毛巾把牙齿擦干净刷牙就算完成。如果像在地面上那样刷牙,牙膏泡会飞得满座舱都是。
宇航员刮胡子一般使用电动剃须刀,使用时还必须十分小心胡子渣从剃须刀边漏出来。太空舱本来就十分狭小,环保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
如果细小的胡渣飘在座舱里,清理起来会十分困难。
8.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
宇宙环境是极为恶劣的,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辐射、温度差异等,这 些不利因素会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
在这种环境中,航天员是无法生存和工作的。面对严峻的宇宙空间环境,怎样才能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呢?我们的科技人员为其研制了一个基本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环境即密闭座舱,用来保护航天员。
一会儿是早晨,一会儿是黑夜 人们长期的生活习惯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一般都安排在夜晚。飞船在航天飞行中的昼夜周期和我们在地球上的昼夜周期是不同的。
地球上的一天是一次日落日出,并定为24小时。空间飞行时的一次日落日出,周期长短不一,因为它和飞船绕地球飞行的轨道高低相关。
轨道高,昼夜周期就长;轨道低,昼夜周期就短。飞船航天飞行期间的昼夜周期,白天和黑夜时间长短是不一致的,白天时间长,黑夜时间短,90分钟一个昼夜周期,最长的黑夜仅仅是37分钟。
飞船由地球阳面进入阴面时,就如同由白天进入黄昏黑夜一样。航天飞机速度很快,太阳出来时好像“迅雷”似的一跃而出,太阳落山时也如“旋风”一样迅速地隐去。
一个航天员曾经这样描述宇宙间的一天:早晨,计算机控制的钟唤醒我们起床。醒来拉开窗帘看宇宙空间,,天色真美。
可是不大一会儿,太阳没有了,天暗下来了,黑夜来临了,我们想又该睡觉了吧。真是有趣极了,一会儿是早晨,一会儿是黑夜…… 站着睡躺着睡都一样 在宇宙空间最特殊的就是睡觉姿势,失重时,身体完全放松会自然形成一种弓状姿势。
航天专家认为,在太空中睡眠,身体稍微弯曲成弓状,比完全伸直平躺着要舒服得多。 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睡袋一般固定在飞船内的舱壁上,如果不这样,飞船内的姿态在发动机开动时,就可能跟舱壁碰撞。
所以,航天员一般还是喜欢将睡袋紧贴着舱壁睡觉,这样就像睡在床上一样舒服。在失重时,反正分不清上和下,站着躺着睡都一样,所以,航天员既可以靠着天花板睡,又可以笔直地站着靠墙壁睡,想怎么睡都是可以的。
由于人在失重时飘浮,航天员行动起来会感到困难和不方便,动作都不像在地面上那样协调。坐立不稳摇摇晃晃,稍一抬头仰身就有可能来个大翻身,弯腰时又可能翻筋斗,所以一切动作都得小心从事。
航天员在宇宙飞行中可以遥望地球景色,这也是他们太空生活的一大乐趣。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最美好的遐想。
航天员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漂亮极了,它是一个绿色的球体。白天你仔细看去时,地球大部分是浅蓝色,密密的森林带看起来更是蓝色的,惟一真正的 是中国的 *** 高原地区。
一些高山湖泊看起来是明亮的并且呈鲜绿色,好像硫酸铜矿地区颜色。温度很低又没有云彩的地区,如我国 山那样的高山区域,就能很清楚地看到那儿的地貌。
航天员能看到的最令人目眩神迷的奇景,要算是伊朗的卡维尔盐渍大沙漠,这片大沙漠看上去像木星,中间有一个红色、褐色和白色的大旋涡,这是因为盐湖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蒸发之后而留下的光辉耀眼的痕迹,它像 一般闪闪发光。 离不开体育锻炼 航天员生活在太空当中,同样离不开体育锻炼。
它除了增强体质外,还有其特 殊意义:增强对失重及其他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航天飞行中不良环境对航天员的有害影响。在长期航天的 内,都设有专为航天员体育锻炼的“小型体育场”,设置一些特殊的航天体育器具供航天员使用。
这些器具有自行车功量计、微型跑道、弹簧拉力器及负压筒等。 在宇宙中航行的航天员和地球上的人一样,都需要有个人清洁卫生的处理,如刷牙、洗脸、洗澡、大小便等等。
失重条件下处理清洁卫生及废物非常复杂,需要有特殊的设施和技巧。 失重时刷牙,牙膏泡沫很容易飘浮起来,水珠在舱内飞飘,会影响人的健康和仪器正常运转。
飞船中的航天员不能采取地面上的刷牙工具和方法。那样做,说不定在哪一环节把水泄漏出去,水就会飘浮起来,所以,航天员只能采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刷牙。
美国采用的是一种特制的橡皮糖,让航天员充分咀嚼以代替刷牙,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航天员洗脸,其实是取一块浸泡有清洁护理液的湿毛巾擦洗面部。
随后,把毛巾铺在 *** 刷上用来梳理头发。 航天员若在 上长期生活,还需要洗澡。
长期的载人 上,就配备有航天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制作的航天浴室设施。这种浴室,只不过是一个强力尼龙布浴罩,浴罩上下有固定的框架,上连天棚下连地板,成为通天式密闭浴罩,平常折叠着固定在生活舱的顶棚上。
顶棚上还设有圆形水箱、喷头、电加热器,洗澡用的水箱,有管道跟大水箱相通。 洗澡前,先把废水回收净化装置中的净化吸附剂配好,准备用来回收和净化洗浴时的污水,然后清理给水管道、抽水装置和过滤净化装置(除去杂质和不良气味),并将卷在顶棚上的尼龙罩放下,直到底框并固定好,形成一个连接天棚地板的圆桶,就好像一个完全透明的大玻璃缸。
启动电加热器,把水箱中的水加热到合适温度,这时人可脱去衣服进入浴室。圆筒底下有一双固定的拖鞋,人穿上它后就不会飘浮起来。
在打开水龙头之前,应先将呼吸器戴好,呼吸器同一条通到外面的软管相连接,航天员可呼吸舱内空。
关于“想了解宇宙、想看懂科幻?”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