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教的《法华》、《华严》二经之对比问题

网上有关“判教的《法华》、《华严》二经之对比问题”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判教的《法华》、《华严》二经之对比问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此法藏之判教,因其既承智顗之说,又能为《大乘起信论》及禅宗安排一地位,显然更能涵融各派之佛学。遂引起天台宗之湛然为重振天台之宗风而为智顗之书作疏记。智顗尝说《华严经》乃圆教中带别教,此尚无所谓。如《华严》之大经,带一些别教,亦无碍。但至湛然之疏记,则有心贬抑《华严》。如其《法华玄义释签》卷十论判教处,即说《华严经》未如天台所宗之《法华》之开权显实,亦未如《法华经》之佛之由其近成,以及于其久已成道之远迹(如无量劫来恒说《法华》等),而更发迹,以显其法身常住之本。又谓《华严》只对菩萨说法,不被小乘根器之机,不如《法华》兼对三乘说云云。然若依天台宗及华严宗共许之五时教去看,则佛初说《华严》时,原未说权教,自无权可开。佛说权教后,因其中有不圆不实之义,佛之本怀未畅,故须说《法华》以补其所不足,而开权显实。但在佛说《华严》时,既未说权教,亦无须补其所说者之不足,自可只说一圆实之教如《华严经》所说,而佛之本怀亦无不畅。又《华严经》虽只就释迦之初于菩提树下成道时,不离世间之此树,而升天,本其自证境界而说法,固未说其‘久远以来恒说法华’等迹。然依《华严经》之义,在佛之海印三昧、普眼境界中,一处即一切处,一时即一切时,一现即一切现,华严会上,佛将说法时,光明遍照,一一光中,各出十方诸佛世界,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佛,皆悉显现。何须更由近及远,发迹显本?至于《华严经》之不被小乘根器,乃由小乘根器之声闻,在华严会上,自如聋如哑,非佛不欲被小机。此亦如法华会上有五千人退席,佛亦无可奈何。依五时教,亦唯因小机于华严会上不闻不解,然后佛于后三时中说天台所谓藏、通、别等教,更有第五时之说《法华》,以开权显实。若佛说《华严》先被小机,则以后之四时教皆无,《法华》之圆教亦无。湛然何可以此责《华严》之不足。故依华严宗人之意,于此湛然所说之三者,即正可转而取之以证《华严》之佛成道时,乃顿说‘其自证境界中之不与余教相待,亦迥然别(此乃分别之别,非隔别之别,智顗之别教乃隔别之别,不可以分别之别释之)异余教’之一乘圆实教。此即澄观所谓‘顿圆’,而即在此顿圆之一义上,高于《法华》之‘开三乘之权方法一乘之圆实’,乃‘渐圆’者,是即见《华严》之胜于《法华》。遂与湛然之所说,正相对反。然此湛然与澄观之二说,实永无相胜之期。因依二家同认《华严》在五时教中为日初出时,为始;《法华》在五时教中为日还照时,为终;余三时教所说三乘教为日之转照时,为中。《华严》为三乘教所自出之一乘,《法华》为三乘所同归之一乘。始必有终,终以返始,三乘出于一乘,必归于一乘,而归即归于所自始,如智顗于《法华玄义》卷十所谓‘初后佛慧,圆顿义齐’。此中之‘始’、‘终’之相涵,‘自出’与‘同归’之相涵,即见佛之垂教之自行于一圆。如日之由初出而经转照时,至返照时之为行于一圆。则于此,由始之非终,而谓始不够圆,如湛然说;或由终之非始,而谓终不够圆,如澄观说;即皆于二家所同许之五时教相悖了。实则毕竟《华严》与《法华》之同为圆教,只须自二经所显示之义理定。不当自佛说之时机,而分高下。则《法华经》之神话式的说︰‘释迦佛之久已成道,其所垂之种种教迹,皆显其常住法身之本’、‘其今日之说法华,由其无量劫来恒说法华’及‘由佛之本怀原望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有今说法华时之开权显实’等,固是本迹权实相即之圆教义。《华严经》之神话式的说‘毗卢遮那佛于一心之海印三昧中,所展现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主伴重重,相即相入,诸佛与众生交澈,净土与秽土融通,法法皆彼此互收,尘尘悉包含世界’之客观法界的无尽缘起,同为一如来性起正法心(此心于佛为显,于众生为隐)之所起,亦是镕融无碍之圆教义。二经之所说之为圆教义,唯当自此二经之内容所涵之客观义理说。不可谓《华严》之佛只说其海印三昧中境,便与众生法不即,而非圆教。亦如不可谓《法华》之佛说其所忆之久远以来之事迹,便与众生法不即,而非圆教。而佛之说此圆教之时机,亦与此圆教义理之为圆教义理无关。然而湛然与澄观,乃欲自佛说二经之时机,以争胜负,实未见其可。

此外,湛然与澄观还有许多立义不同之处,但实与《华严》、《法华》二经所启示之义理,多无直接关系,而只是他们对若干佛教问题或对圆教之意涵所主张者之不同。如湛然之以智顗《观音玄义》有性恶之义,而责华严宗人唯一真心回转,其义不圆;‘忽都未闻性恶之义,安能有性德之行?’然澄观则亦许性具善恶染净,而又自‘净能夺染’及‘佛心虽知世间染净法,而自无染’说,则在第一义之佛性,不许言性恶。此外澄观又承《大智度论》及《涅盘经》主无情物,如草木无佛性,只有法性,但亦言‘二性互融,无非觉悟’。然而湛然则只自‘法性佛性,互融为一’处讲,不分二性,以言草木瓦石成佛。后之天台知礼亦抓住此点,说澄观之说只是别教,不知澄观亦有二性互融之说。其余湛然、澄观不同之处尚多。而天台宗与华严宗,遂成相争之势。此与智顗对《华严经》,除说略带粗之外,更无贬辞;法藏对智顗亦无贬辞之情形,遂大不相同。

可以一生成佛,要注意可以二字。

对于上上根人修什么法门都可以一生成佛,比如《法华经》中的龙女,闻道即成佛。而世间多是中下根人,一生成佛何其难也。所以阿弥陀佛为使中下根人也能一生成佛,特开念佛法门。这个法门下手易,成佛快。并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就可成佛。正因为成佛快,所以华严经中普贤十大愿王也导归极乐。

发愿往成极乐是因为:念佛是往生的因,往生是成佛的因。

念佛是可以成佛的,但必须先求往生极乐,这样因果才能相应.

念佛不求往生,则不能出六道,因为往生极乐是唯一不需要断见、思二惑就能脱离六道的方法。我们多生多劫修行,由于不能证得初果的位不退,所以生生世世都要重头再修,须在一生当中断见

、思二惑何其难也,更不要说成佛了。而往生极乐即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何其易也。

藕溢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可见往生极乐全由信愿.持名只是决定品位高下,念佛而无往生之愿是不能得生极乐的.如果不能往生,一生断尽二惑尚遥不可及,更不要说成佛了.

关于“判教的《法华》、《华严》二经之对比问题”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3月08日
下一篇 2024年03月0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