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研究一下:
先来看一张知识的阶层图: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知识的五种演进层次,可以双向演进。从噪音中分拣出来数据,转化为信息,升级为知识,升华为智慧。这样一个过程,是信息的管理和分类过程,让信息从庞大无序到分类有序,各取所需。这就是一个知识管理的过程,也是一个让信息价值升华的过程。
随着信息生产手段的极大丰富,当信息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我们发现噪音出现了,信息生产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衰退的过程,从智慧-传播为知识,从知识普及为信息,从信息变为记录的数据,到数据这里已经失去了应用价值,只有记录价值了,从数据衰退到噪音,就已经是纯粹无效的东西了。
分析完这个知识的演进流程,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知识的定义需要几个关键点:
拿来就用,需要具备立马可以指导实践、行动的作用。用得是否高妙、正确,这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用的人。
表达表现,必须是可以表达、表现出来,具备传承性。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能够让接收者理解,表达的过程也会产生一定的信息损耗。
于是,我们可以做出如下结论,知识就是一切人类总结归纳,并认为正确真实,可以指导解决实践问题的观点、经验、程序等信息。
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它具备了更多的附加特征,也就是说,某一种信息如果越多增加这种特征的烙印,就越接近知识。
隐性特征 说明:知识具备较强的隐蔽性,需要进行归纳、总结、提炼。
行动导向特征 说明:知识能够直接推动人的决策和行为,加速行动过程。
动态特征 说明:知识不断更新和修正。
主观特征 说明: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都会加入自己的主观意愿。
可复制/转移 说明:知识可以被复制和转移,可重复利用。
延展生长特征 说明:知识在应用、交流的过程中,被不断丰富和拓展。
资本特征 说明:知识就是金钱。
倍增特征 说明:知识经过传播不会减少,而会产生倍增效应。一个知识两人分享,就至少有两条。
熟练特征 说明:知识运用越熟练,有效性越高。
情境特征 说明:知识必须在规定的情景下起作用,人类选择知识一般都会进行情境对比。
心智接受特征 说明:知识必须经过人的心智内化,真正理解,才能被准确运用。
结果导向特征 说明:知识不但加速过程,也导向一个可预期的结果。
权力特征 说明:掌握知识的人,即便不在职务高位,也拥有一定的隐性权力。
生命特征 说明:知识是有产生和实效的过程,有生命长短,不是永久有效的。
从 知识经济的角度来研究一下:
人类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意义: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以高技术产业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它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按照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野中郁次郎(Nonaka)认为知识是一种被确认的信念,通过知识持有者和接收者的信念模式和约束来创造、和传递,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传递着一套文化系统。知识是从不相关或相关的信息中变化、重构、创造而得到的,其内涵比数据、信息要更广、更深、更丰富。此观点强调知识与背景,以及知识与信息的关系。他在《创造知识的企业》区分两种知识形式: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和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根据这样的划分,显性知识,企业可以通过阅读材料或教材,参加会议和查询数据库获得,对这一类知识可以实现信息化;隐性知识,则是更加含蓄的知识,难以量化和信息化,难以通过正式的信息渠道转让。它的特点是:
(a)它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与行动密切相关;
(b)在日常生活中,隐性知识具有有用性,是人们达到价值目标的工具。目标的价值越高,这种知识支持获得目标越直接,这种知识就越有用;
(c)隐性知识获得不能从他人那里获得直接的帮助,它通常靠自己去获得,是不能言传的知识。
隐性知识显性化就是知识分享的过程。
世界经合(OECD)在1996年的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将知识分为四大类
(a)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 - what),主要是叙述事实方面的知识;
(b)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 - why),主要是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
(c)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 - how),主要是指对某些事物的技能和能力;
(d)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 - who),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知识。
Daven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