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艺术 文化的传承(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

《风筝史话》 徐艺乙 著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向阳花风筝(天津) 图片选自《风筝史话》

兰凤蝶 哈亦琦 作 图片选自《风筝史话》

九月九日重阳放风筝(版画) 广东海康 图片选自《风筝史话》

【著书者说】

初遇风筝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风筝”于我而言,只是一个在书中能够经常看到的名词而已。在我的家乡南通市,将“风筝”叫“鹞子”,放风筝叫放鹞子。

次看到风筝的实物,是在1975年1月分配到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后,在灯彩组卜元、何麟祥的工作室。在这间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墙壁上挂着两只精致的风筝,一只是金鱼,一只是鸾鸟。到了3月,地上的枯草开始返青,柳枝上有了绿点,春天来了。一日,何麟祥跑来叫我去放风筝。从墙上取下金鱼风筝,备好几束鞋绳线(一种多股棉纱线捻为一根的纳鞋底用线,牢实,可作风筝引线用),来到南通市体育场,一块有着足球场的大平地。稍做准备后,将鞋绳线与风筝连接起来,一个人牵着线,一个人举着风筝,小跑了几十步后一撒手,风筝摇晃了几下,便一下子上了天。很快,一米多见方的风筝在天上就变成了一个小黑点,只有风筝线连到地面。那天放飞了1个多小时,才恋恋不舍地将风筝收线,带回研究所。

1977年夏天过后,江苏省轻工业厅在南京的军人俱乐部举办了江苏省工艺美术展览会。10月,展览结束后,选出部分优秀作品送往北京中国美术馆,准备参加轻工业部举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我作为江苏省的送展人员,将江苏的送展作品移交后,便与几个一同送展的同事(江苏省内的同行)被留了下来帮助工作。我先是参加了收件组的工作,当时这个组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组,全国各地先后送来的作品有17万件,符合送展条件的有14万件。经过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局专家的多次遴选,最后展出了11400多件,中国美术馆1楼到4楼全部摆满。当时,全国工艺美术系统共有4个地方的工艺美术单位送来了风筝,分别为北京、天津、山东潍坊、江苏南通,这也就是所谓“四大风筝产地”的由来。

风筝制作的技艺

在南通民间,鹞子可不是随便可以看到的,更不是可以随便拥有的。1979年时,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向南通市科委申请了一个“南通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调查”的课题,在调查的过程中,打听到原在南通市塑料公司工作的陆宝如家里有一只鹞子,我们就到他家里访问,并参观了这只大鹞子。鹞子约2米见方,以细竹为骨架,蒙棉布为面,由当地的画匠以写实的风格画上八仙献寿的图像,再在上面密密麻麻挂满了哨子,从最大的一尺直径的葫芦嗡声到葵花籽壳做成的小哨子,挂在柴房的墙上。鹞子的总重量约10来公斤。陆宝如还从旁边取了一只备用的葫芦哨子放到嘴边,用力吹了口气,发出昂扬的声音,非常好听。

鹞子的制作在当地是个很大的工程,一般的农家通常要用好几年来进行准备。首先是准备若干根粗细相当的2米左右的竹竿,竹竿要求是两三年的竹子,这样的竹子仍有弹力,亦便于加工;清理掉竹竿上的结笆,使之光滑;然后再从中选出重量差不多的,用麻丝捆绑做成鹞子的骨架,接着是配重平衡,即用手指托住风筝的中间位置的中心点,若骨架能够平衡便告完成;若有倾斜,则须在翘起的一边再用麻丝甚至铁丝捆上几道,加点重量后使其不再翘起。然后在上面蒙上棉布(以细棉布为佳),备上好酒好菜,请当地的库匠(扎作艺人)到家里来,在风筝的棉布上彩绘图案,有八仙献寿、八仙过海、三国故事、红楼梦人物、春夏秋冬、梅兰竹菊、百子图等,风格写实,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熟悉题材。接下来要在风筝上配置哨口。据陆宝如介绍:风筝哨口的配置,在顾及重量平衡的同时,还要考虑声音的和谐和悠扬,高、中、低的声音要配置适当,大的哨口叫翁声,用葫芦制作,可发出低音;小的可用小葫芦制作,也可以用各种果壳,最小的甚至于用葵花籽壳制作,按音高排列,最低音放在下面,这样放飞时能够形成和声,声音才能传得远。所有的哨口以低音的大嗡声最难找,过去一只大的嗡声值几头牛或若干亩田地。嗡声是用大葫芦做成的,大葫芦本身就非常难以长成,要找到很不容易。制作时,将葫芦腰部锯开,在下半部口上覆以木板,口部用的是硬木雕刻而成,不能太厚,厚了会增加风筝的重量。其实所有的风筝在扎制过程中,都必须考虑风筝本身的重量和平衡的问题。

鹞子的放飞,一般是在正月十五之后,到清明节前。鹞子的放飞多是在麦田中进行,由几个小伙子抓住胳膊粗的牵引绳,一人在鹞子后部用力掀动扇风,让鹞子得风后即可以起飞。起飞后的鹞子升力非常强劲,一般小伙子只能拉得动三把,然后就要撒手换人,不撒手会把人带上天。我曾亲眼看到鹞子把人带到天上,终于相信了文献记载的风筝载人飞行所言不虚。清明前的麦子不怕人踩,越踩麦子分蘖越多,有利于提高麦子的产量。而且此时的土地开冻不久,泥土较软,鹞子在放飞时不小心会把人带上天,乘鹞子还没有飞高时赶快撒手,即便就是掉下来也是掉在田里,筋骨皮肉不会受伤。当鹞子放飞到天空中时,得了天风后便相对稳定,在天上“能够站得住”,此时将鹞子的牵引绳捆在一棵大树根部扎牢。主家要摆酒,宴请放飞鹞子的乡亲们,祈愿秋天的丰收。此时的鹞子在天上乘风吼叫,大小哨子的声音如同雄浑的交响乐,时高时低,随风飘扬,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调查过程中还从如皋市文化馆干部郭文禾先生(郭氏风筝创始人)那里了解到我同事卜元、何麟祥的师承关系,他们的师傅叫钱桂亭,如皋县(现如皋市)人,是南通地方有名的彩扎艺人。钱桂亭的师傅叫石紫寿,清末年间多活动于扬州、泰州、如皋一带,作诗、彩扎、绘画、刻纸样样精通,在当地民间有着较高的声望。钱桂亭扎制的老鹰风筝只需在嘴部挂一根线,放上天后能在天上盘旋,会吸引到真老鹰一起来陪伴盘旋,以为地面有什么美味的猎物被纸老鹰发现,盘旋着准备随时捕捉美餐一顿。

风筝起源于中国

1984年4月,我作为南通风筝的代表,与南通市文联的3位同志一起来到山东潍坊,应潍坊市邀请观摩首届潍坊国际风筝节。在放飞过程中看到了国外选手带来的外国风筝,各种造型,各种材料,形形色色,五彩缤纷。当时,听到一位当地的导游向外国人介绍说:中国现在就只有潍坊有风筝,其他地方都没有了。我听到后暗想,看来这位导游的见识太少,至少工艺美术系统还有几家做风筝的。这还只是工艺美术系统内的,系统之外的民间应该更多。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事物,风筝在中国不会也不应当绝迹。于是,我开始关注全国各地风筝的一切,包括相关的文献、传说、民间文学、各种动态、相关的消息等,准备收集材料写一本书,证明中国各地的风筝没有绝迹。国内的材料好找,国外的材料只好求助我的日本朋友龟井矿和伊藤三郎,他们都是研究、收藏民间玩具的专家。伊藤先生是日本屈指可数的研究中国民间玩具的专家;龟井矿先生是研究日本民间玩具的专家,后来他将他的大部分藏品捐献给了江苏省美术馆。因为是我帮助他联系的江苏省美术馆,所以在运送玩具的集装箱中还带来了送给我的日本出版的风筝书、画册,并且还帮我与日本风筝博物馆、日本风筝协会建立了联系。

受潍坊国际风筝节的影响,很多风筝传统产地在1986年后也开始举办各种类型的风筝赛会,虽然是旅游项目,也吸引了一大批真正的风筝爱好者。后来在南通市举办的国际风筝节上,经时任风筝比赛总裁判长的南京市体委的程文荣先生介绍,结识了汪耆年、哈亦琦、连潮、李焕臣等友人,他们都是玩风筝的高手。在北京市少年宫做科普工作的汪耆年先生的专业背景是航空航天科学,他曾经将北京等地的风筝拿到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风洞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与飞机飞行的数据相似,证明风筝的飞行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哈亦琦是北京哈氏风筝的传人,在北京哈氏风筝的传承制作上有自己的风格和独到的地方;连潮、李焕臣是玩风筝的高手,在风筝的造型、扎作、放飞上都有各自的高明之处。我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相关的风筝知识和富贵的风筝制作、放飞的经验。

在龟井矿送给我的书中,有一本日本翻译的英国民俗学家克利·哈特(Clive Hart)的《风筝——历史的考察》。这本书较为详细地叙述了关于风筝的一切,如在世界各地的起源和传播路线、不同的风筝放飞的风俗习惯,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讲述了富兰克林利用风筝进行雷电实验的故事,科学家用风筝将人送上天的故事,还讲述了莱特兄弟受风筝的启示发明飞机的故事。在一本介绍日本风筝的小册子中,看到了造型及体量与鹞子相近的日本风筝放飞的场景,以及日本战国时期(1467-1615)利用风筝载人攻入敌方阵地的浮世绘。不过,这些作者在探讨风筝最早的起源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但没有能够详尽地叙述,可能是因为资料匮乏的原因吧。

外国人探讨中国的事物,有问题是必然,光语言的障碍就能让他们望而却步,但作为中国人来说却回避不了。于是,我便更多地去关注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不学习就不知道国内关于风筝起源的资料是如此稀缺,以致都无法串联起完整的风筝发展历史,而且问题多多。如在一些谈风筝起源问题的文章中,引用得最多的是《墨子·鲁问》篇所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但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这样的“鹊”,“成而飞之”,还能“三日不下”。从这句话来看,这个“鹊”,是个有自主动力的飞行器,而且还有较强的续航能力,却没有相关的实物资料。但根据记载,这样的描述似乎与我们现实中看到的风筝有着较大的距离。在人们的认知中,虽然把风筝看作是玩具一类,然而风筝是在放飞时需要地面用线牵引、借助风力(外来动力)的托升才能飞行的简单飞行器,所以在谈起源时就要另外找依据。

一日在南通的濠河边散步,看到一艘闯进内河(濠河在南通属内河)的帆船,突然想起我儿时看到的一次惊险场景。小时去南通市唐闸镇的二伯家时,在其家门口看到大河(通扬运河。但南通人称其为“大河”)上航行的一艘帆船上的风帆,当在桅杆顶端的滑轮卡住帆绳,下端的绳子松开后,风帆被风吹得横起来牵着帆船倾斜、差点颠覆,幸亏船员冒险爬到桅杆上砍断绳索、让帆滑下来的场景,结合着相关文献资料的启示,联想到造型与风筝相近的风帆有可能与风筝的起源有关。在经过查找资料,并作简略的考证后,终于认定了风帆与风筝的符合逻辑的渊源关系。

风筝放飞的传统风俗

风筝在中国各地都有流传,只是各地的样式不同,传承谱系不同,放飞的风俗习惯不同而已。如果要认定其源流,只需看其形制便可大致了解判断。大体上所有事物的发展都是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风筝也不能例外。形制简单的,产生的年代可能会早些;形制复杂的,产生的年代则比较晚一些,那些烦琐而复杂的考证地方风筝起源的文章大体不可信。风筝在各地流传的过程中,还洐生出大量的传说故事、民歌和丰富的竹枝词等民间文艺作品,为民众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曹雪芹在书中以将近一章的篇幅描述了“放风筝,放晦气”的风俗,与之相近的风筝放飞习俗在各地依然流传,同时各地还有着许多不同的风筝风俗,这在很多民俗学家的田野报告和民俗爱好者的文章中都能读到。在看文献的过程中,还看到了中医对放风筝的见解,放风筝有“疏泄内热,增强体质之益”。的确,冬天人们久居室内,气血郁结、精气封藏,往往内热积聚,代谢减弱。当春天到来时,人们沐浴着阳光,在芳草如茵的野外放风筝,呼吸新鲜空气,舒展四肢筋骨,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扩张毛孔,既有利于泄热散郁,又能活动筋骨和臂腿肌肉,增大肺活量,有助于促进代谢,增强身体素质。这也证明了我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个基本判断:中国人的一切发明创造,无论大小,都是以人和人的生命为核心的积极行为。

写成《风筝史话》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时常到各地出差。在去各地考察时必到当地的博物馆探访,同时也会向当地人打听风筝的事情。在打听风筝时,除了少部分人有点诧异外,大多数人都给予了无私的帮助,提供了不少的相关材料,有文献,有传说,有风俗,有实物,有照片,有线索,对我的风筝研究帮助很大。我把这些学习风筝的心得写成小文章陆续发表,然后在此基础上写成《风筝史话》,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未承想这本小书出版后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有来信,有来电。让我感动的是,山东大学刘敦愿先生寄来了他在《民俗研究》杂志上发表的关于风筝起源的文章,同时还专门写了一封信来,指出我书中的几处小错误。

《风筝史话》自1988年出版以来,我已经在书中陆续发现了60多处错误,有文献的,有史料的,有笔误的,后来又发现很多人在引用这本书的内容时,将错误也一并引用,这样的缺憾于我是无法容忍的,必须予以集中解决。终于,在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将这本书再版时,我对这本书从头到尾进行了校正,使书中的错误基本上得到了修正。

在党和政府对传统文化高度重视的今天,风筝与其他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创造生活、丰富生活、美化生活的作用,传播着中国的文化传统,承载着民众的文化创意,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飞向蓝天,飞向美好的未来。

(作者:徐艺乙,系南京大学教授)

(0)
上一篇 2023年06月11日
下一篇 2023年06月11日

相关推荐

  • 观常瑞芳教授“幼儿园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有感

    网上有关“观常瑞芳教授“幼儿园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有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观常瑞芳教授“幼儿园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有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中医

    文化 2024年04月06日
    1000
  • 观常瑞芳教授“幼儿园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有感

    网上有关“观常瑞芳教授“幼儿园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有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观常瑞芳教授“幼儿园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有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中医

    文化 2024年04月06日
    1000
  • 观常瑞芳教授“幼儿园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有感

    网上有关“观常瑞芳教授“幼儿园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有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观常瑞芳教授“幼儿园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有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中医

    文化 2024年04月06日
    1000
  • 观常瑞芳教授“幼儿园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有感

    网上有关“观常瑞芳教授“幼儿园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有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观常瑞芳教授“幼儿园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有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中医

    文化 2024年04月06日
    1000
  • 观常瑞芳教授“幼儿园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有感

    网上有关“观常瑞芳教授“幼儿园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有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观常瑞芳教授“幼儿园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有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中医

    文化 2024年04月06日
    1000
  • 植物拓染的文化内涵

    网上有关“植物拓染的文化内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植物拓染的文化内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已是周五睡前的一则朋友圈了,一组小清新的植物拓画,醒来收到

    文化 2024年04月05日
    1000
  • 植物拓染的文化内涵

    网上有关“植物拓染的文化内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植物拓染的文化内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已是周五睡前的一则朋友圈了,一组小清新的植物拓画,醒来收到

    文化 2024年04月05日
    1000
  • 植物拓染的文化内涵

    网上有关“植物拓染的文化内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植物拓染的文化内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已是周五睡前的一则朋友圈了,一组小清新的植物拓画,醒来收到

    文化 2024年04月05日
    1000
  • 植物拓染的文化内涵

    网上有关“植物拓染的文化内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植物拓染的文化内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已是周五睡前的一则朋友圈了,一组小清新的植物拓画,醒来收到

    文化 2024年04月05日
    1000
  • 植物拓染的文化内涵

    网上有关“植物拓染的文化内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植物拓染的文化内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已是周五睡前的一则朋友圈了,一组小清新的植物拓画,醒来收到

    文化 2024年04月05日
    1000